跳到主要內容

[活動記錄] 木不子廚房實作聚會__CupCook Kitchen Gathering IV

2010.08.14 木不子廚房聚會


今年的情人節很不一樣,與幾位好友一起度過了美好的廚房時光!更特別的是這次多了從臉書專頁過來的朋友,很特別的感覺,本來還在擔心在大家認識不多的情形下,實作聚會會不會很安靜。沒想到一切都只是木不子杞人憂天,大家很快地熱絡了起來:不願面對的紅豆丸回憶、有著香腸嘴的杯子蛋糕、深藏著深厚音樂底子還有丙級烘培執照的達人、從古書走出來的文人私底下是酒鬼、功率顯示1400w的烤箱原來還暗地裡偷吃電! (不曉得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像木不子一樣還會會心地一笑呢^0^)

什麼事情這麼好笑?


好多好多有趣的事情無法用文字完全地表達,最重要的是:謝謝你們為木不子的廚房生活帶來這麼多歡樂!
很喜歡這種感覺,每一次聚會都更加使木不子期待下一次的到來,雖然從食材採買、活動設計到歡迎小卡的製作都得獨立完成,但是想到聚會中大家認真的表情與之間歡樂地互動 !前置作業再冗長,木不子都覺得值得!再次謝謝你們,有你們真好!聚會結束了,希望你們充滿美好的回憶,木不子也繼續朝下一次更棒的廚房聚會邁進!

 低頭認真製作巧克力的大家


後記:
本來將廚房聚會命名為Kitchen Craft,象徵著廚房中從用具到成品每一個環節都是很棒的手工藝品!不過經過這幾場的廚房聚會後,覺得廚房最棒的地方其實是大家聚在一起互動交流的過程!所以從現在起改名為Kitchen Gathering! 期待下次廚房再相聚!!

活動照片播放: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焦糖做法-焦糖做法與常見的5個問題

焦糖做法常見的5個問題Q&A:焦糖做法常見問答彙整 Q:煮焦糖有幾種方法? A:焦糖做法分兩種,乾式加熱與濕式加熱,都可以做出美味的焦糖,濕式加熱先加水把糖融化,讓加熱效果更均勻,但須留意如果有殘留未溶解的砂糖,也可能會發生反砂的現象。 丙級烘焙焦糖布丁的焦糖糖漿食譜 ,採乾式加熱,再加入熱水,扮成焦糖糖漿。 焦糖爆米花食譜的焦糖 ,採濕式加熱,糖與水先混合再加熱的方法。 Q:焦糖做法如果要加水溶解糖,再一起共煮,糖與水是否有固定比例? A:一般焦糖做法中,水的用量大多是糖重量的1/3~1/4,先用水份將砂糖用成濕砂狀態。提高水分用量,水分蒸發時間會拉長;用量過低,則容易發生殘留未溶解砂糖。 木不子建議初學者, 可提高水分用量讓砂糖徹底沾濕(超過重量砂糖重量1/3的比例也行) ,如此可避免未吸水的砂糖顆粒引起反砂;當然,提高水分用量的代價,就是要花費更長的時間烹煮,但是失敗率也相對下降。

馬鈴薯-為什麼馬鈴薯料理吃起來苦苦麻麻的?

【馬鈴薯】為什麼馬鈴薯料理吃起來苦苦麻麻的? 馬鈴薯料理很好吃,但吃到讓舌頭發苦發麻的馬鈴薯料理,很掃興!不管是馬鈴薯燉肉、馬鈴薯沙拉還是馬鈴薯泥,馬鈴薯發苦就是一件恐怖的事。 在哈洛德‧馬基的食物與廚藝書中,木不子理解了馬鈴薯發苦的原因,可以作為避免馬鈴薯地雷的方法,馬鈴薯控必備廚房知識! ◆ 馬鈴薯有苦味正常嗎? 正常。馬鈴薯以含有大量茄鹼(又稱龍葵鹼)與卡茄鹼著稱,兩者都是帶苦味的有讀生物鹼,因此馬鈴薯嘗起來,其實帶有一絲苦味,當生物鹼含量越多, 苦味也就越強。 ◆ 什麼樣的情況下馬鈴薯的苦味會變明顯? 光線的曝曬容易讓生物鹼含量增加,苦味也會變得明顯。由於光線同時有助於形成葉綠素,因此 當馬鈴薯外觀泛綠,有可能就是生物鹼含量超標的跡象。 此外在壓力環境下生長與光線曝曬環境,都可能引起生物鹼含量倍增,甚至到正常量(每100公克馬鈴薯含2~15毫克生物鹼)的三倍。 (書中提到的壓力環境下生長,木不子不是很了解壓力環境的定義,歡迎有種植經驗的朋友分享。) ◆ 馬鈴薯應該如何正確儲藏? 1. 放在陰暗角落避免受光線照射持續增加生物鹼。 2. 別放進冰箱冷藏,低溫冷藏儲存過的馬鈴薯,切開後烹煮變黑的情形較常溫儲存的馬鈴薯嚴重。  2014/12/12修正,木不子誤解《食物與廚藝 蔬果、香料、穀物》  P82~85的文字意義,請大家掠過這段說法。自己的經驗是冰過的馬鈴薯煮完比較容易發黑,但是目前還找不到相關的原因。歡迎大家提供。 3. 若購買大量馬鈴薯,無法快速消耗,木不子建議可以把馬鈴薯洗淨蒸熟,接著再依據料理需求切塊或壓泥分裝,送入冷凍庫冷凍。必須注意的是,在馬鈴薯冷凍的過程,水分會與澱粉脫離,所以解凍馬鈴薯塊時馬鈴薯會出水,不同的馬鈴薯品種,出水程度不同,可依料理需求選擇;冷凍庫的幸福生活提案一書提到:將馬鈴薯壓成泥,可以改善馬鈴薯解凍後水水軟軟的狀態。木不子覺得,壓成泥的馬鈴薯依然還是會出水,只是出水後可以立即被附近的馬鈴薯泥吸收。 2014/12/12補充from Patty: 1.新鮮現採的馬鈴薯可放在陰暗角落,並蓋黑布避免受光,延緩發芽,避免增加生物鹼(龍葵鹼),可放三個月。(PS:市場販售的馬鈴薯,在篩選過成中會進行沖洗,農作物遇水容易發芽,所以無法在角落擺放三個月。...

[廚房新手] 量匙量杯與常見食材容量重量換算 酵母粉比例

最近有許多朋友詢問了有關部落格上食譜所使用的杯匙的定義,附上木不子平日所使用的量杯量匙與常用的單位換算表,祝大家烹飪愉快! 左邊是量匙依序為:1大匙(15cc) 1茶匙(5cc) 1/2茶匙(2.5cc) 1/4茶匙(1.2cc) 右邊為量杯 240cc 木不子以前在瑞典念書時由於沒有電子秤所以常常參考重量容量的換算表(見下表)。 常用材料容量重量換算表 名稱 1 小匙 (1t) 1 大匙(1T) 1 杯(1cup)   5cc 15cc 240cc 低筋麵粉 2.5g 7g 120g 高筋麵粉 3g 8g 105g 玉米粉 2g 7g 90g 杏仁粉 3g 7g 80g 太白粉 3g 9g 120g 奶粉 2.5g 7g 100g 泡打粉 3.5g 10g --------- 小蘇打粉 3g 9g --------- 塔塔粉 3.9g --------- --------- 可可粉 2g 6g 80g 乾酵母 3.3g 10g --------- 吉利丁粉 3.3g 10g 細鹽 4.3g 13g ---------- 細砂糖 4g 13g 170g 粗砂糖 4g 13g 170g 糖粉 2g 6g 100g 蜂蜜 7g 22g 290g 沙拉油 4g 14g 190g 鮮奶油 5g 15g 200g 奶油 4.5g 14g 205g 酥油 4g 13g 180g 牛奶 6g 17g 210g 煉乳 6g 17.5g 240g 優格 5g 15g 210g 清水 5g 15g 200g 可可粉 2g 6g 80g 即溶咖啡 2g 6g 70g 葡萄乾 ----- ------- 170g 引用自 Mami的魔法廚房 ...